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
萍浏[]起义是1906年12月4日,在湘、赣边境的萍乡浏阳醴陵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清起义。萍浏醴起义是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成立后策动和领导的第一次起义。[1]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长江中下游洪水成灾,米价大涨。醴陵、浏阳和江西萍乡一带的饥民踊跃加入洪江会。湖南留日学生刘道一蔡绍南受同盟会总部派遣,从日本回湖南运动军队,重整会党,准备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的武装起义。[2]
萍浏醴起义当日,起义军占领浏阳高家头。1906年12月20日,又占领金刚头及萍乡之高家台。21日,麻石起义军头缠白布,手持土制武器,高举“官逼民反”“灭满兴汉”的旗帜向仅有萍乡驻防营兵20余人的上栗市进攻。上栗防兵当被缴械,首战告捷,起义军立即整编队伍,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由龚春台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兼钱库都粮司,廖叔保为前营统带,沈益古为后营统带。颁发了《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历数了清王朝投降卖国,残害人民等十大罪状,宣布起义宗旨为“破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2]
萍浏醴起义的基本群众以矿工与会党为主,起义规模较大,十几天内队伍达三万人。萍浏醴起义因思想不统一而削弱了力量。萍浏醴起义虽被清军击败,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对各地的武装起义起了促进作用。[3]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