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1]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缩影。该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2][3]
蒙古族生活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中,以游牧为生,因此服饰需防寒且便于骑乘,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2]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1]
蒙古族服饰在元代得到空前发展,展现出奢华、气势恢宏的特点。随着社会的演变,各部落服饰逐渐形成独特特色,并持续至今。[2]
蒙古族服饰包括袍子、坎肩、靴子、头饰等,均有男女老幼、婚否、四季等差异。[2]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1]蒙古族服饰的色彩对比强烈或淡雅协调,腰带长且男子常挂饰物。头饰多用珠宝制成,非常华丽。[2]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演变和蒙古人民的创新,吸收其他民族服饰精华,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款式、风格和工艺。[1]2008年,“蒙古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