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逊发

中国笛子演奏家
1
2
俞逊发(1946年1月8日-2006年1月21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外聘教授、笛子演奏专业硕士生导师。被赞誉为“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曾被法国乐坛称作“中国魔笛”。[3][1][4]
1958年,俞逊发加入上海“红孩子业余艺术团”。次年,被南派笛子大师陆春龄正式收于门下。1960年7月,考入上海民族乐团,成为随团学员。[2][1]1962年,俞逊发获得第三届 “上海音乐之春” 音乐会“优秀表演奖”。[2][1]文革期间,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作近八年,求师多位笛子演奏大师。[1]1971年,俞逊发通过练嘴劲的“废竹管”研制发明出“口笛”,而后演奏了口笛曲《云雀》,并创作出口笛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此外,“口笛”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而后,俞逊发开始出访各国演出,在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借鉴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5][6][7][1]
俞逊发先后发明了指揉音、腹震揉等17种笛子演奏新方法。1975年,俞逊发加入中国艺术团。同年,参加新中国第一部中型专业电影歌舞片百花争艳》的拍摄。[6]1981年,俞逊发与作曲家彭正元共同创作了竹笛独奏曲《秋湖月夜》,[8]并且该作品获得中国全国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1]1983年,创作了酝酿着禅意的乐曲《琅[]神韵》,[7]并于次年获得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1]1984年1月16日,俞逊发在北京民族宫举行了《俞逊发笛子独奏音乐会》。[6]1990年,演奏朱践耳的作品《第4交响曲》,在瑞士玛丽·何塞皇后交响乐作品大奖赛中获奖,此次是华人首次获得该奖项。[1]
1991年,俞逊发著《中国竹笛》一书在台湾出版发行,同年首次赴台演出。[9][1]1994年,将出访德国时的即兴演奏录制成《太极》,并获得 “德国金唱片奖” 。[9]2003年,俞逊发举行了纪念从艺45年的“玉笛坛声”音乐会 。[9]2006年1月2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60岁。[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