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

传播内脏利什曼病的吸血昆虫
白蛉是一种双翅目长角亚目、白蛉科的昆虫,除了叮人吸血外,还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而白蛉则是其传播媒介。白蛉是一类体小多毛吸血昆虫,全世界已知500多种,中国已报告近40种,重要种类有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等。成虫体长1.5-4mm,呈灰黄色,全身密被细毛。白蛉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白蛉通常在夜间活动,吸食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的血液,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其幼虫则孽生于动物巢穴、墙洞以及蓬松的土壤里。

基本介绍

白蛉是双翅目白蛉的一部分昆虫的统称。幼虫水生,生活在沿岸的潮间带、泥中或潮湿的有机碎屑中。
白蛉是一种与蚊相似的吸血昆虫,成虫为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双翅,全身密布细毛,长约3mm,口器为刺吸式,停息时两翅竖立,其幼虫孽生于动物巢穴、墙洞以及蓬松的土壤里,成虫在夜间活动,吸食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的血液。其也是热带地区最大的害虫,雌性吸血,有数种白蛉传播严重的人类疾病,包括由利什曼寄生虫(Leishmania)引起的传染病。 
白蛉以头部的喙器刺入皮肤吸吮人和动物的血液,被叮咬后有人可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若白蛉体内含有LD小体在叮咬人的皮肤时可引起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