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二号舰
1
2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HMS Prince of Wales[1]),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第二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1]舷号53,舰长227.1米,舰宽31.5米,吃水10.2米,标准排水量38641吨,满载排水量42905吨。[1]于1937年1月1日动工,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12月10日被击沉。[1]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由卡梅尔-莱尔德公司位于伯肯黑德的造船厂建造,该舰原计划被命名为“英王爱德华八世”(King Edward Ⅷ),但是由于爱德华八世退位而改名。尽管在1939年5月下水,但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整舰生产安装还未满足使用需求,由于主炮和炮塔的延期交货,威尔士亲王号在下水一年后仍然处于半完工状态。[1]1940年8月初,在德军的一次空袭中,一枚近失弹落在了威尔士亲王号左舷后面两座副炮旁的水中,再次将威尔士亲王号建成服役时间推后。[1]1941年3月31日,在燃油、通风、压载、隔舱水密性等未进行测试的情况下,威尔士亲王号匆匆宣布完工。[1]5月,威尔士亲王号在进行主炮射击训练时,接到了参战命令。威尔士亲王号与英国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一起前往冰岛以南海域拦截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1]8月初,威尔士亲王号护送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会晤,随后,英美双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9月,威尔士亲王号被调往地中海H舰队。9月24日,威尔士亲王号与H舰队主力参加了代号为“戟”的大型护航行动。[1]10月25日,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遏制扩张野心越来越强的日本,威尔士亲王号在一艘驱逐舰的陪同下离开英国前往新加坡[1]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被日本航空队在马来西亚海域击沉,[a]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成为第一批完全由飞机击沉的大型战舰。[1]
2001年,根据英国颁布的《1986年海军遗址保护法》,威尔士亲王号成为受到保护的海军遗址,英国皇家海军会定期更新在海面上白色的标识浮标。2002年,在英国国防部的许可下,潜水员将威尔士亲王号上的船钟打捞出水,Z舰队的幸存者们也举行了悼念活动。2007年,代号为“Job 74”的海洋探险活动开始对威尔士亲王号的残骸进行考察。2014年10月,马来西亚海域沿岸,金属回收商存在使用炸药对威尔士亲王号残骸进行非法爆破以获得金属的行为。[1]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