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

隋朝著名外交家
长孙晟(552~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大臣、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第三子,唐朝名相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父亲。[1][2]
长孙晟聪慧灵敏,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开始在北周任职,二十九岁时作为北周使者护送公出使突厥;长孙晟不仅得到突厥可汗的赏识,还结交了许多突厥贵族,了解到突厥各部落强弱离合情况,为日后经略突厥做准备。[3]隋唐时期为处理与突厥关系,长孙晟最早将“近攻远交,离强合弱”作为一项民族政策提出,并逐步形成理论体系。[4]隋文帝对长孙晟提出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政策倍加看重,对这一策略大力支持,通过这一策略的实行,有效的防止了突厥的侵扰,最终起到分化瓦解突厥的作用。[5]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五十八;唐太宗时,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6]其子为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女为文德皇后长孙氏。[7]
长孙晟一生中,同突厥交往达二十余年,虽未指挥过大的作战,但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8]全隋文》收录有长孙晟的表奏五篇:《表奏宜北伐》《上书进离间突厥计》《奏许染干尚主》《奏徙染干部落》《奏请招慰都蓝部落》。[1]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