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笑

中国报人、小说家、翻译家
包天笑:(1876年2月26日一197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原名清柱,后改为公毅,笔名天笑、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翻译家,中国文学史上“鸳鸯蝴蝶派”代表。[1][2][3]
包天笑18岁考中秀才,受西方新学影响,1900年与友人在苏州组织励学社,开办东方书社,并集资发行《励学译编》,介绍域外时政文艺。[4][5]1902年—1904年,参与金粟斋译书处等书籍编译工作,并担任吴中公学教师、青州府中学堂监督,译作《铁世界》《秘密使者》上卷相继出版。[5][6][7]1906年到上海时报》馆工作,编辑《时报》副刊《余兴》,开中国报纸设立副刊之先河。又出任《小说时报》《妇女时报》主编。[3]1912年去商务印书馆主编国文教材。1915年主编《小说大观》,1917年主编《小说画报》《小说月报》。[5][8]1919年和1924年,代表作《留芳记》和《上海春秋》分别出版,是公认的通俗文学经典。[8][9]1925年应邀为明星电影公司编辑主任,1925年至1928年,先后参与了《小朋友》《可怜的闺女》《新人的家庭》《空谷兰》《多情的女伶》《好男儿》等12部电影的编剧,其中《空谷兰》是其代表作。[8][9][10][11]1946年赴台湾,1949年移居香港。晚年有《钏影楼回忆录》及“续篇”、《且楼随笔》等著作问世。1973年11月24日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终年98岁。[12][13][14]
包天笑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文化人之一,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同时身兼报人,杂志编辑和文学社团组织者的多重身份,又是翻译界的前驱,新闻界的耆宿,鸳鸯蝴蝶派代表之一,他的一生著述相当可观,作为作家和编辑,他的出版活动频繁,成就显赫,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页。[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