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的植物
蔷薇,是蔷薇科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变种及园艺品种。[1][2]
蔷薇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或常绿灌木;小叶小而多,一个叶柄上有5~9片小叶,多为7片,小叶叶面比较平展,两面有毛,叶缘为裂锯齿;茎枝细软,蔓生,亦可依附其他物攀援生长;茎上有较大的皮刺并混生小刺毛,刺可随外皮剥离;[1]多花簇生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多朵,花径2~3厘米,花瓣5枚,先端微凹,野生蔷薇为单瓣,也有重瓣栽培品种;花有红、白、粉、黄、紫、黑等色,红色居多,具芳香;果近球形,红褐色或紫褐色;花期5~6月。蔷薇,喜阳光;耐半阴;较耐寒,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通畅的土壤中则生长更好。[3]蔷薇可用压条或嫁接法繁殖。[2]
蔷薇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可植于溪畔、路旁及园边、地角等处,或用于花柱、花架、花门、篱垣与栅栏绿化、墙面绿化、山石绿化的绿化等。[4]蔷薇花有清暑化湿、顺气和胃、止血的功效,对痢疾胸闷中暑都有一定的疗效。蔷薇不同颜色有不同花语,如红蔷薇代表热恋; 粉蔷薇代表爱的誓言。[3]

植物简介

蔷薇有2000年栽培历史,据记载中国汉代就开始种植,至南北朝时已经大面积种植。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蔷薇,是在六千万年以前从亚洲传播开去的,这可以从蔷薇的化石来证明。早先在北美洲发现的它的叶片化石是渐新世的化石距今已有四千万年以上,然后近年在中国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片化石属始新时期,要比北美发现的化石早1500万年左右,因而可以说蔷薇的故乡在亚洲,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