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皮影戏

双城皮影戏
双城皮影戏是流传于黑龙江省双城市的传统艺术形式。双城皮影唱腔高亢、清脆,采用了二人转等艺术唱腔。形成了高亢、粗犷、激越的黑龙江皮影戏艺术特色。入选黑龙江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双城皮影戏源于河北乐亭皮影,据《松花江文艺志》载:175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大批河北开户旗丁涌入黑龙江地区,其中就有河北皮影戏艺人在各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艺人为满足东北百姓审美情趣,大量吸收了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的丰富营养,皮影艺术逐渐地方化。

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要借助“影窗子”和照明灯表演。早年,双城皮影的影窗子用 大张“川连纸”糊就,用大勺装上麻油或豆油,点燃棉花芯子照明,后改用马灯,近现代才用电灯。影人子用熟过而透明的驴皮或其他兽皮镂刻而成,施以颜色,涂上桐油双城最有名的皮影镂刻艺人是城东的韩玉孚和城西的关德林,二人可不打样儿,直接在驴皮上刻制,技艺娴熟,作品玲珑剔透,形象生动,在国内皮影界名气很大。特别是韩玉孚的作品,造型洒脱大气,形象生动传神,刀法张弛有度,色艳而不俗,具有东北皮影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