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垒政策

1970年代港英针对内地非法入境的政策
抵垒政策(英文:Touch Base Policy)是香港殖民政府1974年出台的适用于内地移民的政策。
在196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并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长。1974年,港英政府实施“抵垒政策”,规定对非法入境者在边境被捕则遣返原地;然而,如果非法入境者能够躲避缉捕并成功抵达香港,他们将被允许进入市区与家人或朋友会合,或者寻找长期居住场所,并获得在港居住资格。此后的三年中,每年约有6000名非法移民获得在港居住资格。“抵垒政策”对非法入境行为起到了鼓励和纵容的作用,导致非法入境者人数急剧上升。1978年至1980年10月,“抵垒”者的人数已经超过20万。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内地的合法移民每年约有5.5万人。大量越南难民涌入香港,使得香港的就业逐渐趋于饱和,各类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遏制非法入境者的流入,港英政府在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合作的情况下,于1980年10月23日废除了“抵垒”政策。[4]
1980年10月24日,港英政府宣布撤销由1974年开始实施的抵垒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即捕即解政策[2]

定义

抵垒本是垒球用语,意指球员只要能及时碰击垒就不用离开出局,以抵垒为比喻的抵垒政策指中国大陆非法入境者若再偷渡到香港能抵达市区并接触到香港的亲人后,便可拘留在香港获得合法身份,但若偷渡者在边境范围被执法人员截获,则会被遣返大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