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

朱元璋主持编撰的家训典籍
《皇明祖训》原名为《祖训录》,朱元璋主持编撰的家训典籍。始[zuǎn]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1373)书成,朱元璋为之作序。九年(1376)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并将首章的《箴戒》改称《祖训首章》。[1]在序言中,太祖朱元璋明确指出其修订的目的:“至于开导后人,复为《祖训录》一编,立为家法。”[2]
《皇明祖训》作为其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为了给后代确定的施政纲领和方针,也是为训导后世子孙而作的皇室家训。全书包括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供用等13章,内容丰富。首章包括:皇朝之国策、为帝之道、皇帝与宗藩的关系、礼仪典章制度,是《皇明祖训》的核心内容。[1]
朱元璋编撰此书更注重典制和法治,严格要求后世君主要勤于政务、忧国忧民;要法度严明、善于用人;要体恤百姓、勤俭治家等,确保明朝政权稳固,百姓安居乐业。[1]

创作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於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朱元璋为之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并将首章的《箴戒》改称《祖训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