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石

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
角石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直至侏罗纪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古新世中新世海洋中仍有分布,但已显示出无壳化的进化趋势。现存的鹦鹉螺即角石动物的后裔之一。

简介

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角石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成,壳的直径逐渐变大,肉体生长时不断前移并分泌钙质的壳,最后着生在壳体最前部,形成住室。住室后面向壳的尖端一方则形成一系列的气室,气室对角石的升降和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角石死亡以后,肉体通常很难保存,只有硬壳才能够保存成为化石。角石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是光滑的,许多种类壳的表面发育有不同的纹饰,如结节、瘤、各种横纹、竖纹等,体内隔壁、体管等构造也很不相同,它们都是重要的鉴定依据。我国角石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北方奥陶纪地层中的鄂尔多斯角石、阿门角石、灰角石;南方奥陶纪地层中的震旦角石、盘角石、米契林角石等都是代表性属种,它们长期以来被有效地应用于划分对比地层。
角石
角石的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有些种类的外壳具有明显的螺旋线——证明其与中生代的菊石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