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语言理论)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1][2]传统语言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以书面语中的“字”为核心,重视文献考据,考证、钩沉、注释、推绎“经文”,帮助人们阅读理解古籍。
清儒尤其延续到章太炎的《文始》,不断突破字形限制,讲求因声求义,从音义联系中探求字(词)之间的联系。魏晋以后,文学家、文论家在吟诗作文、欣赏评论中深感虚词体现了文章的神情气韵,开始从表情达义、语气等角度去概括总结虚词的作用,于是产生了旨在研究虚词神情气韵的辞气式虚词研究,着重研究虚词的完句作用和表情达意的价值。
受近代以来科学分类的影响,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逐渐趋于独立。章太炎提倡把“小学”改称“语言文字之学”,旨在从研究对象上框定“语言文字之学”的学科界限,使语言学不再依附于其他学科而独立。
在语言学成为一门学科获得独立之后,语言学学科内部学科体系也逐步发展健全,并逐步出现学科细分倾向,如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按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分,有普通语言学与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西方语言学等按照研究对象及语种国别划分的,有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当代语言学等按照研究范式来划分的等等。[3]

基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