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人

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的信徒
帕西人,亦作Parsi。[1]“帕西”是“波斯”的谐音,帕西人也就是波斯人。从十五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帕西人定居于苏拉特和纳夫萨里。[3]帕西人正以每十年人口减少12%的速度消失,估计到2020年,他们的人口将只剩下2万3千人。[2]
公元8世纪至10世纪,伴随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对波斯萨珊王朝的战争、占领以及伊斯兰化的宗教政策,一批笃信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yāo]教”)的波斯人离家出走,主要经海路进入印度古吉拉特孟买等地区,形成了聚落,遂在异域繁衍生息。[4]Bangalore)也有一些。虽然严格来讲他们并不是一个种姓,但因为他们不是印度人,所以明显地自成一个社会集团。[5][6]

族群定名

公元663年开始,萨珊波斯逐渐灭亡, 阿拉伯帝国开始对波斯人进行迫害,公元7世纪阿拉伯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征服波斯,被征服以后的两三个世纪里,祭司长的地位仍然较高、影响深远。到9世纪后期,伊斯兰教受到世俗权力的全力支持,从那时起帕西人族群的创立者们面对阿拉伯人的入侵和各种伊斯兰化的政策,一些不愿放弃宗教信仰的虔诚袄教徒纷纷背井离乡,远渡重洋,逃亡到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地区定居坚持其祖先的宗教信仰,后发展成为印度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印度人取波斯的谐音称其为“帕西人”。[5]

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