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螺

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
黄螺学名泥东风螺,是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其形状为:螺壳呈圆锥形,高达5~7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合线深,体螺层很大;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角质,呈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吻,吻前端腹面有口,其基部有触角一对,能稍作伸缩性活动。雄性的右触角较左侧的粗而短,顶端有生殖孔开口,成为交接器。靠近触角基部外侧的隆起处有眼。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zhí]面广阔,前端略呈截状,后端圆,足背面中央隆起呈圆柱状,与头、壳轴肌和内脏囊相连。头和足能缩入螺壳,缩入后其犀即将螺壳封闭。[1]
成熟的黄螺肉质厚实,口感爽滑,鲜香四溢,其营养价值较高,腹足肌中的蛋白含量高达70%左右,脂肪含量仅5%左右,还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和润燥的功效,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2]

形态特征

泥东风螺螺体呈倒圆锥形,壳高约为56-70cm,宽大约是高的2/3,有7-8个螺旋层。螺壳壳质厚重且坚实,表面光滑,为不对称右旋螺旋形,属单壳类。螺壳表皮呈土黄色,各螺层上都均匀分布着黄褐色斑块。
螺壳主要分为两部分:螺旋部和体螺层。螺旋部为内脏囊所在,分为很多螺层,螺壳顶部的各螺层膨圆,基部螺层3-4层各在上方形成肩角;体螺层膨大,为螺的最后一层,螺层之间的界限为缝合线,且缝合线明显。螺壳的旋转中轴为螺轴。螺层的表面有生长纹,突起,横助,纵助和花纹。螺壳口为不完全壳口,有缺刻。螺壳口长卵圆形,里面为瓷白色,螺壳口处有一个大而圆的角质[yǎn],角质厣为深褐色,十分坚厚,位于前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