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一种畸形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即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活动。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很多平足者特别是儿童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只有少部分儿童平足可能会逐渐引起整个身体体态的变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并足部骨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成人平足初发时,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此时由于关节的活动性尚存在,称为可复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现关节病变、活动受限,畸形不能复位,就称为僵硬性平足。

病因

扁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儿童平足的延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继发引起,导致足弓塌陷造成的。有症状的成年人继发性扁平足称为成人获得性平足症。引起继发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

临床表现

足弓塌陷可引起下述足的结构改变:①跟腱挛缩:内侧纵弓塌陷后,跟腱作用于踝关节力矩减小,跟腱的牵拉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坚硬的足弓传达到前足部,为了推动身体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变得更短、更紧、更有力;②中足的松弛。致使中跗关节不能锁定;③前足移位:内侧纵弓塌陷后,跖骨[zhí]屈,跟骨向后半脱位,跟骨前结节不再支撑距骨头。为了适应这种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围绕着距骨向背侧和外侧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侧柱缩短;④胫后肌腱应力加大,易发生胫后肌腱劳损。严重者可有足内侧韧带的损伤;⑤距下关节旋前,跟骨外翻;⑥中足的不稳定使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长时间处于异常位置,久而久之,这些关节发生退变,成为固定性畸形。这样会使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应力,最后导致[huái]关节退变。上述病理改变体现在临床上可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