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

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
宜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并西接洛宁,南和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两县为邻。宜阳县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街道15个乡镇1个工矿区办事处、342个行政村、11个社区。[2][3]截至2022年,户籍人口71.69万,常住人口56.6万,[5]县政府驻地兴宜街道。[4]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以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组成。其境内多河流且属黄河水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降雨集中于夏季[3][10]夏商时期属豫州[luò]西地,西周为召伯姬奭所处的周南地,到战国时期成为韩国都城,后来韩景侯迁都阳翟之后宜阳始置县。秦灭东周后宜阳归三川郡管辖,西、东汉河南郡弘农郡司隶校尉州弘农郡属变化,至南北朝不改。北魏新设宜阳郡,到西魏先后为阳州、熊州治所。隋初废州,宜阳县改为寿安县,后复置宜阳郡。唐改宜阳县为福昌县,至元代则福昌、寿安合并,再称宜阳县。民国初年,宜阳先后属豫西道和河洛道,后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7年以洛河为界,将宜阳县分宜南、宜北两县,后于1949 年复并并属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洛阳地区实行市带县,地区撤销而宜阳县属洛阳至今。[1][11][12]
宜阳县农业形成以农、林、养殖为主导的农业支柱;工业初步形成以省定24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围绕发展的装备制造、食品生物、电子电器、信息软件、新材料等五大产业格局。[13][14]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72.4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1.5%:38.1%:50.4%。[5]宜阳县交通发达,郑西高速铁路纵贯县城北部,高速公路连接着东西南北,洛阳市中心的通勤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以内。[15]
宜阳县旅游资源丰富,有李贺故里、锦屏山灵山寺花果山等,境内馆藏文物 5200件。宜阳县还拥有韩国故都、后晋显陵、苏羊遗址虎头寺石窟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文明城市,唐初诗人李贺的故里,而现代名人有著名国画家许献廷、历史学家马龙闪等。[16][17][18][19]2012年3月19日,宜阳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1]2019年5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阳县退出贫困县,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宜阳县正式脱贫摘帽。[22]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