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

隋朝大臣、诗人
薛道衡(535年~609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是隋代著名诗人,是北魏常山太守薛孝通之子。[1]薛道衡久当枢要,并有深厚的经学、儒学修养,文学造诣极高,有“关西孔子"“一代文宗"之称。[2]
薛道衡六岁成为孤儿,13岁时能讲《左传》,后来任兵曹从事、太尉府主簿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兼太子侍读等官位。北齐亡,周武帝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为不受重用,便弃官归乡里,后来又入仕途为州主簿。杨坚为相时,薛道衡效力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因此被任命为内史舍人。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伐陈,授薛道衡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后升任吏部侍郎,又改任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隋炀帝继位后打算留他做秘书监,可薛道衡却呈上一篇长文《高祖文皇帝颂》,隋炀帝读了此文,认为薛道衡溢美前朝,暗讽自己,便安排薛道衡去做司隶大夫。后来,朝臣在讨论新令时,薛道衡又再次直言讽责隋炀帝,隋炀帝怒不可遏,逼其自缢,时年70岁。[1]
薛道衡承袭建安余绪,经王绩、四杰加以发扬,从而为唐诗的风骨奠定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薛道衡是齐粱文学与唐朝文学分水岭并不为过。薛道衡的诗以其[líng]泠清音,诉以质朴文风,道世间沧桑,成其在北齐隋朝年间超拔的地位。薛道衡现存诗歌21首,现辑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薛道衡之文有八篇。[3]

人物生平

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著名文人魏收说:“傅[zài]所谓以蚓投鱼耳。”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yǒu]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