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板纲

软体动物门下的纲
无板纲(Aplacophora)亦称沟腹纲,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1纲,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种类。该纲分2个目:毛皮贝目(Chaetodermoida)和新月贝目(Neomenioida),约有200多种。无板纲为软体水动物中原始的类群,体蠕虫状,无贝壳。外套膜发达,包在身体外面,表备质层和各种石灰质的骨针。腹侧中央有一一腹沟,沟中有一小型具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外套腔位于体后,腔内有-对鳃,肛门和生殖孔通于生殖腔中。

概述

生活在低潮线下数10米至4 000米的深海海底,分布遍及全球,该纲未见化石报道,均为现生种,常见种类有毛皮贝(Chaetoderma)、新月贝(Neomenia)、龙女簪(Proneomenia)等。我国仅在南海海域79米深处曾采得龙女簪一种。无板纲(Aplacophora)是一类身体呈蠕虫状的软体动物,分布在低潮线以下直至深海海底,多数在软泥中穴居,少数可在珊瑚礁中爬行生活,仅有300种左右。绝大多数属于新月贝类(Neomeniomorpha),少数属于毛皮贝类(Chaetodermomrpha)。无板纲动物体长一般在5cm左右,细长或肥厚,头不发达。一般软体动物的典型结构如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在无板类中均不明显或缺乏。体表无贝壳、体壁中包含有角质或石灰质骨刺。蠕虫形身体的腹面中央有一纵行中沟,它是由外套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在腹沟中有一脊状物,实为其小形的足,足上亦有纤毛。少数种类如龙女簪(Proneomenia)及毛皮贝(Chaetoderma)没有足。还有某些柱形穴居种属甚至缺乏腹沟。身体后端具有一个腔,其中包括有肛门及肾孔,因此,这个腔被认为是外套腔。穴居的种类外套腔中有一对鳃。口腔中有齿舌,胃中有晶杆囊,肠道直而不盘曲。底栖种类多腐食性,穴居种类多肉食性。多数种类为雌雄同体(毛皮贝例外)。

形态特征

无板纲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蠕虫状,体长多在5厘米以下,左右对称,细长或短粗,无贝壳,但外套膜极发达。外套膜边缘在腹面愈合,形成包围身体的管,末端有一个排泄腔(外套腔),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羽状鳃,腔后为肛门;爬行类型仅有鳃叶状褶[]。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头小,口在前端腹侧,躯体细长,腹侧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沟中有一小形其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无板纲动物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血管系统退化,神经系统似多板纲,但出现了神经节。雌雄同体或异体,肾管有生殖导管的功能。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