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菌

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真菌
玉米黑粉菌(学名:Ustilago maydis(DC)Corola)是黑粉菌科黑粉菌属真菌,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它寄生玉蜀黍属类蜀黍属植物上,引起玉米黑穗病。该真菌形成球形、半球形、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担子果,表面初期呈乳白色,后变为灰白色。担子果幼时为海绵质,成熟后变脆,通常会不规则开裂,释放出冬孢子粉。冬孢子粉长可达30厘米,宽可达20厘米,高可达15厘米。黑粉孢子近球形至球形,有时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为橄榄褐色,具有微小刺。孢子团存在于担子果内,呈暗褐色,呈粉状。包被菌丝无色,薄壁至稍厚壁,频繁分隔和分枝,交织排列,直径为4~10微米,有时膨胀可达25微米。孢子堆的大小和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可达3-15厘米。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有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为灰白至灰色,破裂后会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玉米黑粉菌分布广泛,包括中国甘肃河北河南吉林陕西四川天津和新疆等地。除了作为一种病原菌引起病害外,玉米黑粉菌还具有药用价值。它被用来治疗血虚、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等症状。此外,玉米黑粉菌还可以产生黑粉菌酸,这是一种糖脂混合物,具有抗生素的活性,对真菌和细菌有抗菌作用。玉米黑粉菌在墨西哥被当作一种美食,称为"huitlacoche",常用作馅料制作饼饼和其他玉米饼类食品,也用于制作汤。

形态特征

孢子堆的大小、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厘米,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色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孢子球形或椭圆形,稀不规则,有钝刺,直径一般8~12毫米。玉米黑粉菌虽属局部侵染性病害,但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皆可发生。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穗后发病迅速增多。植株地上部幼嫩的茎、叶、雄花序、果穗乃至气生根均可受害,受害组织因受病原菌的刺激而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薄膜,后转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病瘤成熟时外膜破裂,散出黑粉,此即为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冬孢子),此为本病症状的最大特点。病瘤大小差异悬殊,通常在叶片和叶鞘上的病瘤似豆粒,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黑粉;茎节、果穗上的病瘤似鸡蛋或拳头。同一植株上常多处生瘤,或同一部位多个病瘤聚集成堆。雄穗的小花染病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常数个聚成一堆;雌穗受害多见于上半部个别小花染病生瘤,其余仍能正常结籽;也有整个雌穗受侵染而不结实的。茎上的病瘤多生于茎节的腋芽;叶上的病瘤多生于叶片中肋两侧,细如豆粒,密集成串。病株茎杆多扭曲、矮小,早发病的植株果穗少而小,甚至不结穗。本病能侵染植株任何幼嫩部位而形成肿瘤并散出黑粉,这与玉米丝黑穗病仅侵染雌、雄穗并产生杂乱的黑色丝状物症状明显有别。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