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作物

基因重组技术培养的农作物
转基因农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组织培养)技术,将其他生物或物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转入作物后培育出来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农作物品种。转基因作物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非生物逆境、抗除草剂、耐储存、提高某些营养成分含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口感和色泽等优良性状。[3]
美国是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最早的国家。[2]1994年。全球种植的第1个商品化转基因农作物是Fla—vrSavrTM番茄。[1]自1996年起,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目前,种植最为广泛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四大类,其他较为常见的有转基因木瓜、番茄、甘蔗苹果甜菜、苜[xu]和苹果等。[3]转基因农作物的特性分为3代。第1代称为“Inputtraits”,即输入特性性状,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耕种成本,增加作物产量以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等。第2代称为“Outputtraits”,即输出特性性状,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作物产品的品质。第3代称为“Value—add·edtraits”,即附加值性状,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的附加值。[5][6][7]
转基因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但世界很多国家对发展转基因农作物仍持谨慎态度。[3][5]

发展历史

转基因技术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