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老城

明洪武十五年竣工的城区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以前,遵义老城居住着土民穆氏家族,故称穆家川。[1]宋孝淳熙三年(1176年)以前,遵义老城居住着土民穆氏家族,故称穆家川。[2]由于这片土地非常肥沃,庄稼繁茂、果实满园,土地面积宽广,背倚龙山,南靠红花冈,前临湘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老城的由来

杨氏第十二代土司杨[zhěn]看上这里以后,迁治所于此,建立官衙,修筑防御,从此开创了老城建城的历史,老城也从此成为黔北政治、经济、中文的中心。
十三世杨粲继位后,大力发展生产,修桥筑路,招纳闲才,营造播州盛世,经过百年的努力,老城渐成街市(特别是大十字至北门之间)。除西门外,东、南、北、水洞等几个衙门都有大路可通。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成三街六巷、九狮子景观。三街即梧桐街、杨柳街、朝天街;六巷为捞沙巷、狗头巷、尚家巷、何家巷、姚家巷、丁家巷。狮子指石狮,当时老城内大石狮子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土司衙门、庙宇,均有石狮相配,但老城玉皇观独缺一只,故有九狮子单数的笑谈。老城何家巷口建三官楼,系木结构,跨街而建,是当时遵义最高的建筑,有“危楼百尺,耸入天际,称胜遵城”的描述。明清时期,城墙不断加固,城区范围也逐渐扩大,清代达成最大规模。南至碧云路、东至湘江沿岸、北至宾馆后门、西至大龙山、老鸦山脊。城内行政建置已有十卡、七党、二十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