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

印学
印学,又称印章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类印学印章的学科以及学问。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印章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印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中国的印章自商周时代开始出现,最初作为表征信用的物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结合实用与美学的艺术形式,在汉文化圈内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起源

印章肇始于先秦时代,经过秦代的过渡,在汉代得到很大发展,无论在规模、体制,还是艺术性上都达到了高峰。宋代以前,印章主要被用作实用的器具,其用途主要是作为国家、机构和个人的信用凭证,在签发文书、传递信件时[qián]盖,以防篡改伪造。印章可以直接钤盖在文书旁或上,也可以钤在封泥上。宋代以前,篆写印文与镌刻印章的人并不一定是同一人。篆写印文的一般是书法家,而镌刻印章的是专门的“印工”,如同刻写碑石、牌匾、钟鼎铭文一样。

学术解释

传统认为,印学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印学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印学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印学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印学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帖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