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瑚

王毓瑚
[]瑚(1907—1980),字连伯,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1907年4月16日,卒于1980年11月27日,享年73岁。农业史学家、经济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农书目录专家。早期从事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著译,后期致力于整理、校注古农书,推进农业经济史和农业技术史的研究,肇端于比较农业史、农学思想史、世界农业史的研究,并在培养农史研究人才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王毓瑚于1925年赴欧洲寻求知识,先在德国波坦市立高级中学就读,随后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主攻经济学;1929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经济系;1933年,取得经济学、统计学新闻学三科毕业证书;回国后,历任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经济系讲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经济系讲师、国立编译馆编审、国立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等职;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教授;1949年9月,出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系教授;1952年至1980年,兼任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由于他在中国古农书整理和农业史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而他曾被选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名誉理事。王毓瑚的研究工作与学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以前从事经济思想史和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第二阶段,是1952年以后致力于中国古农书整理和农业史研究。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他将教学与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他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贡献,表现为熟西方经济思想史,同时有很深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根底,并潜心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不断探索。其所著经济史的著作,独具一格。例如,专著《秦汉帝国之经济及交通地理》不仅是对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而且就是从事秦汉史研究的学者也颇为称道。
王毓瑚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王毓瑚明确指出中国早期历史上的工商业者基本上未真正从事产业经营,而是在流通领域活动。因此,中国社会不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显而易见,他在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造诣。他在中国古农书整理和农业史研究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进一步显现了其研究功力。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整理、校注了多种中国古代农书,并撰写了《中国农学书录》一书。《中国农学书录》是研究中国农业史的必备之书。日本研究中国农业史的著名学者天野元之助先生对此书颇为推崇。1975年,日本龙溪书舍将王毓瑚的《中国农学书录》与天野元之助的《中国古农书考》合刊,作为纪念中日友好交流的学术著作隆重出版。在中国农业史研究方面,他亦是硕果累累,撰写了10余篇学术论文,编写了《中国畜牧史料集》一书。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又开始了比较农业史、农学思想史和世界农业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