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规则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科学内涵

“党内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内人文关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党组织
对党员的主体地位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文”是与“神文”相对立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文关怀是对资本主义的人文主义的扬弃。旧中国给我们留下的封建主义专制传统比较多,而民主自由的传统相当少。或者说,霸道多,人道少。像社会关系中至今残存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人身依附关系和干群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不尊重人格、人权的现象,否定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作风,等等。而中共十七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观点,这是伟大的革命和进步。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共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温总理看望灾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