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沙蜥

爬行纲有鳞目动物
变色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是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背部无突起的鳞丛或棱鳞,四肢和胸鳞上有不明显的弱棱,有腋斑。
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以及中国西北诸省,是荒漠草原地带中的典型优势蜥种,栖于干旱的荒漠、半荒漠,以及与干草原交界的边缘地区,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捕食蚂蚁、以及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其幼虫,繁殖方式为卵生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概述图)

形态特征

成蜥头体长41-58毫米,尾长55-70毫米。头长圆形,宽度略大于长。吻圆稍尖,吻鳞较大。鼻鳞2-4枚,鼻孔朝向前侧方,鼻间鳞2-4枚,鼻孔间距大于鼻孔至眼前褶长度的l/2。头部背面的鳞片平滑,前额鳞和顶鳞较大,有时有2-3枚大形的枕鳞,眶上鳞略为突起而小。鼻鳞与第一枚上睫鳞之间有鳞片3-4枚。上睫鳞8-9枚,前面5、6枚平扁形,覆瓦状排列。上、下眼睑被粒鳞,中间部分的上睑缘鳞游离缘平齐或稍内凹,两端的鳞片及下睑缘鳞游离缘锯齿形;下睑鳞与上唇鳞之间有纵列鳞3-4行。上唇鳞(13、14)15-18枚,游离缘呈缺刻状;下唇鳞11-15枚。须鳞大,约为下唇鳞的2倍,颊鳞至喉褶的一纵列鳞36-52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