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冕昌

革命烈士
黄冕昌(1902-1934),[1]河池凤山县人。其家境贫寒,生性耿直,为人仗义。旧时官府衙门及军阀兵匪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激起黄冕昌的极大愤恨。

人物生平

黄冕昌(1902-1934年),又名王明昌,凤山(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壮族[1]1921年,黄冕昌加入韦拔群组织的“改造东兰同志会”,不久,担任农民自卫军中队长。当年10月,他带领农民自卫军参加韦拔群指挥的攻打东兰县城的激烈战斗。1925年9月,黄冕昌参加韦拔群在武篆举办的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学习期间,他先后阅读了《各国革命史》《苏俄概况》《三民主义》《农民协会组织章程》等课程,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他对革命理论的理解,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信念。1926年秋天,学习结束后,黄冕昌回到了万冈 (巴马县旧称),成立了万冈"工农革命委员会"。1929年,黄冕昌受韦拔群委派,带领48名农民自卫军骨干,徒步前往南宁接受张云逸领导的秘密军事训练。12月11日,黄冕昌带领农民自卫军,参加了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同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红七军在河池整编时,黄冕昌被编入二十师五十八团一营二连任连长。在北上征途中,经历武闵、全州、梅花岭等著名战斗,他由连长升任副营长、营长等职。1931年4月,红七军转战到达湘赣苏区水新县,与湘赣独立师会合。进入中央苏区后,黄冕昌率部队参加攻克茶陵遂川攸县莲花袁州安仁等县城战斗,有力地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1932年2月,红七军奉命参加围攻赣州之敌,黄冕昌任团长的五十五团担任主攻,他率领敢死队冲上城墙时,被子弹击中跌倒,战友发现后,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他又重上前线。同年7月,黄冕昌到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黄冕昌任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团长。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执行战略转移,黄冕昌率领的十四团以及十五团等部队,在师长李天佑指挥下,先后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1934年11月下旬的一天,红军挺进湖南广西交界的第四道封锁线,红五师十四团迅速赶赴广西灌阳新圩,阻击国民党桂系军队,保障红军左翼部队安全,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黄冕昌率部队急行军赶到新圩界首山一线,抢在桂系军队第十五军前头占领了制高点,兵力刚部署就绪,桂系军队一个师的兵力向十四团阵地扑来。黄冕昌率领全团战士,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第二天下午,在桂系夏威部重炮火的攻击下,红军第一、二道阵地被敌人占领。黄冕昌沉着镇静,坚定地指挥部队英勇反击,把阵地夺了回来。战斗极为残酷,十四团伤亡200余人。由于中央纵队没有完全渡过湘江,为了保存实力,师部命令黄冕昌率部队撤出第一、二道阵地,到第三道阵地继续狙击敌人。当部队进入第三道阵地时,夏威部1000多人向阵地两侧冲了上来。敌人渐渐爬近,红军战士一声不响,默默地埋伏在战壕里。敌人以为红军已经被打垮,没有了招架之力,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往上爬。战壕里的红军战士们个个手握武器,怒目圆睁,屏住声息,严阵以待,只等黄冕昌一声令下,就猛烈地向敌人扫射。眼见只有二三十米了,黄冕昌目光炯炯,大手一挥,一声令下"打"!顿时,红军轻、重机关枪手榴弹等所有火器一齐向敌人怒吼。面对突然的袭击,敌人吓昏了头,鬼哭狼嚎,伤亡十分惨重,只好败退下来。黄冕昌从机枪掩体跃出,命令战士从敌人尸体上捡弹药,准备血战,不幸被敌人从远处打来的冷枪打中腿部。卫生员给他包扎好后劝告他下火线,可是他说:“不要紧,我在这里便于指挥,也好和友邻部队联系。”说着,他又迂回于阵地中查看地形,指挥战斗。随后,夏威又增派一个团兵力共2000余人,向界首山第三阵地右侧冲上来。黄冕昌指挥战士们一齐开火,密集封锁。敌人攻不上来,又增加兵力,继续在右侧与红军激战。一时间,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在黄冕昌的亲自指挥下,红军将敌人打得血肉横飞。见右侧久攻不下,敌人转移了进攻重点,从左侧向红军炮击。黄冕昌很快发现了敌人的意图,立即指挥部分战士边打边撤,转移到左侧支援两个轻机枪班战斗。由于转移及时,敌人的左侧进攻也被打退了,而就在这时,黄冕昌却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时年仅32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