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剧院

1960年创建的剧院
四川省川剧院成立于1960年,其剧场占地5亩,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整个剧场可容纳500人左右,院长为陈智林[2][3][1]
1960年3月,四川省川剧学校实验剧团成立。1963年,原四川省川剧学校实验剧团更名为“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次年1月,原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现代川剧实验团”。后历经多次改名,1988年2月,原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川剧院”,下属两个演出团。[4]四川省川剧院建院多年来,创作演出了传统及现代优秀剧目200余出,其中《变脸》《易胆大》《巴山秀才》两度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奖项。6人荣获全国戏剧梅花奖,29人/次获国家文华奖、24人/次获中国戏剧优秀表演奖,4人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截至2024年2月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2017年排练演出了《铎声阵阵》《双八郎》两出经典川剧。[3]代表人物包括陈智林崔光丽刘全惠等。[5][6][7]

历史沿革

1960年3月,四川省川剧学校实验剧团成立。1963年,原四川省川剧学校实验剧团更名为“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次年1月,原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现代川剧实验团”。1967年9月,原四川省现代川剧实验团改名为“四川省革命川剧团”。次年,原四川省革命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川剧《红灯记》剧组”。1974年,原四川省川剧《红灯记》剧组改名为“四川省川剧《杜鹃山》剧组”。1977年,原四川省川剧《杜鹃山》剧组改名为“四川省川剧团”。1982年,原四川省川剧团更名为“四川省实验川剧团”。1988年2月,原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川剧院”,下属两个演出团。1992年5月,赴日参加东京“三井”国际艺术节,演出《伍三拿虎》、《老背少》、《裁衣》及《活捉三郎》。10月,应新加坡华族戏曲研究会邀请,参加由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办的92传统戏曲节,演出《张飞审瓜》《花云射雕》《逼侄赴科》《秋江》《打饼》《放裴》《情探》《水漫金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