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

妫(guī)姓孙氏始祖
孙书,原名陈书(或田书),字子占,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著名将领。据《左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公元前523年,因陈书(或田书)在攻打莒国(今莒县)的过程中有功,被齐景公姜杵臼(或吕杵臼),赐姓“孙”氏(孙,同“逊”,古意为谦虚谨慎、恭敬有礼)。此为[guī]guī)姓孙氏的由来。陈书,也随之被称为“孙书”,为第一位妫(guī)姓孙氏之人。[1]乐安妫姓孙氏姓源地。春秋乐安即今大名县束馆镇,现尚存孙氏宅院、祠堂遗址及孙操故里碑等。[2]
妫(guī)姓孙氏,上源可追溯至黄帝。黄帝的九世孙,是大舜(姓姚或妫,名重华)。公元前1046年前后,大舜的后裔妫(gu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国国君。妫满后裔的一支,为陈氏。[1]

生平

杜预注:“陈无宇田无宇)之子子占也。”陈无宇之子自为陈氏,也即《哀公十一年》出现的陈僖子乞(陈桓子无宇之子)之弟陈书,陈书字子占,因为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伐莒有功,陈书做了齐国的大夫,齐景公赐姓孙氏,因此又叫孙书。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齐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书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孙书奔吴,隐于穹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