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

源于西周的中国男子成人礼仪
冠礼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成人礼仪,[1][2]西周开始,中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中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2]儒家典籍《礼记·冠礼》系统阐述了“冠礼,礼仪之始”的观念。[2][3]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3]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成年”的认可,是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1]
冠礼是中国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4]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5]

基本信息

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