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火

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旺火,俗称“拢火龙”,又称“大旺火”,[1]有“中华一绝”之称,[2]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省份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春节元宵节期间的一种社火民俗活动。[3][1]若要论旺火的规模和造型,当以怀仁旺火最具特色。[4]据清乾隆《大同府志》记载:“元旦,垒炽炭于门,状若小浮图,名曰“旺火”。[1]
旺火的形式主要是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个塔状,然后在里面放柴,塔的外面披彩花,张贴写有“旺气冲天”等字样的红色纸条,以图吉利。午夜十二时,燃放鞭炮的同时,将旺火点燃。[3]旺火形成时,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景象壮观。此时,附近的乡民会围着最大的旺火堆转圈,祈求“旺运”,全年“兴旺发达”。[1][2]怀仁旺火是古老的[nuó]祭与社火表演结合的遗存,[1]它寄寓着人们对家族繁荣、人丁兴旺的祈愿。[5]
2009年,怀仁旺火习俗入选第二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011年,怀仁旺火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历史渊源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