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邑村

云南省弥勒县下辖村
可邑村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城之北,群山环抱,万木葱笼,境内东西约宽4千米,南北长约8千米,总面积为32平方千米,建村历史可追潮至清顺治五年(1648年)。可邑村是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学术考察点和2010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大会”的考察点,[1]隶属蚂蚁村委会。截至2020年,全村有村民199户737人,其中以彝族支系—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9.6%。作为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可邑村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十分厚重。[2]
可邑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930米,全境石灰岩分布广泛,长期被雨水溶解、侵蚀而形成“喀斯特地形”。[3]可邑村的民间信仰主要有毕摩教、自然崇拜(山神、火神)、天主教。可邑村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其非遗保护的核心,2008年6月,阿细跳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1]
可邑村先后被列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基地,州、市级重点建设的彝族文化生态旅游村。2009年10月,可邑被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称号。可邑村把景区开发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使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互促共进。2017年动态管理后,可邑村贫困人口20户63人2017年脱贫8户28人,2018年脱贫5户14人。 [2]
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可邑村采取“公司+小组+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三促进一吸纳”,即促进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村小组每年参与旅游收入分成达65万余元,解决了全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卫生整治、产业规划等部分费用;促进老百姓的就业及增收致富,解决本村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300余人,年劳务收入达500余万元。 [2]

村情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