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砖雕

甘肃临夏县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
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临夏砖雕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彩和精湛技艺。
2006年5月20日,临夏砖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临夏砖雕是临夏县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该县境内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砖室墓中的砖雕饰物,是以土窑青砖为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临夏砖雕实源于秦汉,是当时民间木雕技艺的延伸。
据考古发掘,在宋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相当成熟,到元明时代,精美的砖雕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建筑之中。明、清两代是临夏砖雕的兴盛时期,建于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门前的"龙凤呈祥"影壁,堪称河州现有砖雕的精品。影壁两边为"凤凰来仪",中为"墨龙三显",观此影壁,浅浮雕墨龙,忽隐忽现,阴云漠漠之中,纳云吐雾,夹带雷声,有大雨骤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