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鳖蠊科昆虫
土鳖虫,别称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等,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1][2]呈扁平卵形,长1.3~3厘米,宽1.2~2厘米。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3]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分布,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以江苏浙江产者个小、体轻、腹中无泥者品质最优,称为“苏土元”;其他地区所产个大体重,腹中含泥,品质较次,称为“大土元”或“汉土元”。[4]自然生态的土鳖虫,经过卵(卵鞘)、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历时一年半或两年半才能完成一个世代。6~9月是其生长发育、交尾产卵的最旺盛时期。雌虫交配一次就能终生产卵,每只雌虫一生可产卵鞘数十枚,产卵期为5月中旬至10月上旬,6~9月为产卵盛期。[5]
土鳖虫气腥臭,味微咸,药性寒,归肝经,有小毒。可破血逐[],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jiǎ]痞块。[3]

简介

  • 正名:土鳖虫
  • 英文名:Tubiechong
  • 拉丁名:Eupolyphaga/Steleophaga
  • 别称:过街节节虫、盖子虫、簸箕虫、地鳖虫、地蜱虫、蚵蚾虫、土虫、山账螂、臭虫母、地乌龟、土元、地鳖、蚂蚁虎、土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