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效飞机

借助地面效应实现高速航行工具
地效飞机又名称地效翼船。[1]是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原理,贴近水面或地面实现高速航行的运载工具。[2]
地效飞机的研发基于“地面效应”。“地面效应”是指由于水面或地面干扰的存在,阻挡了飞行器升力面(一般指机翼)的下洗作用,导致水面或地面和飞行器升力面之间的气流压缩,机翼下方的压力升高,因此机翼的升力增大,阻力减少。最早从1897年法国人尝试地面效应飞行试验起,人类对地效飞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试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俄罗斯在该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俄罗斯的专家们成功攻克了地效飞行器的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安全性以及使用可靠性等技术难题,研发出具有多种用途的地效飞机。[2]
地效飞机的优势:一是摆脱了传统起飞和降落场地的限制。二是在水面上的行动能力更出色。三是飞行高度相对较低,增强了隐蔽性,不易被敌人侦察,突防能力强。四是具备较强的载重能力。[3]

原理

地效飞机是利用地面效应提供支承力而飞行的运载工具。它的外形同水上飞机有些相似,机翼面积很大,由于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机翼下表面形成气流的“堵塞”,使机翼升力增加,诱导阻力减小,因而大大提高机翼的升阻比,这一现象称为地面效应。与普通飞机(包括水上飞机)相比,地效飞机具有升力大,有效载荷多,节省燃料和航程远等特点;与高速海上交通工具气垫船相比,其远航性能和巡航速度都更为优越。地效飞机是介于船和普通飞机之间的新型水上快速交通工具。1935年芬兰人T.J.卡里奥研制成第一架地效飞机,自50年代末期开始,前苏联就开始研制大型军用地效飞机,已装备部队使用,已公布的型号有:140吨级的A·90·150“小鹰”(Eaglet),400吨级的“鸡鹞”(Hen—harrier)和20吨级的“雌鸭”(Duck)以及众多中小型的民用地效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