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田鼠

啮齿目仓鼠科的田鼠品种
普通田鼠(学名:Microtus arvalis)体长126~128mm,吻部短而钝,耳壳短小。尾很短。通常为体长之1/3或1/4。后足掌部仅近踵部被毛,被毛多蓬松。其余部分裸露,足垫明显可见。头骨大小和形状随种不同而异,腭骨后缘中央均与翼状骨突相联结。上门齿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倾延,第1下臼齿横叶前方有4~5个封闭的交错齿环,第3下臼齿均具3个半月形或类长方形的斜列齿环。足及四肢均较短,无颊囊。地栖种类,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分布于中国、蒙古、苏联、向西一直到欧洲西部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外形特征

普通田鼠体长约137毫米,尾长小于体长一半,约占体长的30-40%。尾外被以稀疏短毛,四肢短小,后足长约13毫米。后足具趾垫6个。体背黄褐色或深棕灰色,毛基灰黑色,毛尖棕黑色,体两侧毛色稍淡;腹面毛色污白沾乳黄色,毛基深灰色,毛尖白色;体侧与腹面毛分界较清楚;头至臀部为纯黑褐色;后足上面黑棕色,且覆霜样毛尖;尾上下两色,上面纯黑,下面灰白沾黄,且较腹部毛色浅;冬毛较浅淡,有少数个体背部为淡栗棕色,腹毛灰白色,不具乳黄色调。头骨形短较纤细,棱角不明显,颅全长约在28毫米左右,脑颅圆形,并呈明显的凸出;腭骨后缘不直,中央有一条与翼窝两侧相连的骨质棘;眶间宽较大,约3.7毫米,眶间纵嵴不明显,但在老年个体上明显地存在,腭后窝较浅;颧宽约14毫米,为颅全长的一半左右,齿隙8.3毫米左,超过上臼齿列长。
普通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