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属

樟科樟亚科樟族下的属
樟属(学名:Cinnamomum Schaeff.)是樟科下的一属,约有2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和热带美洲。在中国,约有46种和1变型,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南部,种数最多的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四川。樟属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皮、小枝和叶极芳香。花小或中等大,黄色或白色,两性,组成腋生或近顶生、顶生的圆锥花序。果肉质,有果托。樟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多数种樟树都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可忍耐最低气温-5℃而不致冻死。樟属植物各个种还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气候条件相近或相似的地区引种栽培也易于成功。樟属为中国亚热带至热带地区重要的树种,材质优良,为珍贵的经济林及涵养水源林的树种。

植物学史

亚洲热带亚热带是樟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中国樟属植物也有不少种类起源于该属中心。关于樟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论点。日本学者藤田安二提出樟树的分布范围为东经100°-140°,北纬20°-30°,并认为分布中心应在中国台湾省。而中国樟科植物分类学专家李锡文教授则认为,根据对云南樟及其相近种的精油化学的研究,中国西南尤其是云南南部,发育有不少从精油化学成分看十分“古老”的种系,很可能是樟属尤其是樟组的起源中心。李锡文,1975年,植物分类学报,13(14),36-5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近对生或对生,有时聚生于枝梢,离基三出脉或三出脉,亦有羽状脉;花小或中等大,两性,稀为杂性,组成腋生或近顶生、顶生的圆锥花序,由(1)3至多花聚伞花序所组成;花被筒短,杯状或钟状,花被裂片6,近等大,花后完全脱落,或上部脱落而下部留存在花筒的边缘上,极稀宿存;能育雄蕊9,稀较少或较多,排成三轮,第一、二轮无腺体,第三轮近基部有2个具柄或无柄的腺体,花药4室,稀第三轮的为2室,第一、二轮的内向,第三轮的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心形或箭头形,具短柄;花柱与子房等长,纤细,柱头头状或盘状,有时3圆裂;果肉质,其下有果托;果托杯状、钟状或圆锥状,截平或边缘波状,或有不规则小齿,有时有由花被裂片基部形成的平头裂片6枚。芽裸露或具鳞片,具鳞片时鳞片明显或不明显,覆瓦状排列。叶有时聚生于枝顶,革质。花丝第一、二轮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柄或无柄的腺体。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心形或箭头形,具短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