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

植物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或proanthocyanidins,PCs[1])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catechin)或表儿茶素(epicatechin)结合而成,按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五聚体称为低聚原花青素(简称OPC),将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原花青素(简称PPC)。[3]原花青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花。叶、皮、果实、种子和壳等部位,有葡萄,英国山楂,花生,银杏,番荔枝沙棘,高梁,海岸松,茶籽,大黄,火龙果可可豆锁阳,苹果汁、啤酒等。原花青素产品的来源主要是葡萄籽松树皮[1][3]
原花青素的生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活性、抗辐射、抗癌、免疫调节、调节脂质代谢、治疗眼科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同时,原花青素被微生物分解代谢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健康影响。[1][4]
花青素可保护心血管系统、改善微循环、抗肿瘤、抗突变、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改善视力、改善脑功能等,其作用与80多种疾病有关,在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5]

发现历史

1920年,Rosneheim首次将从植物的叶、果肉、花中提取的无色物质命名为“无色花色[gān]”(lueocnathocyanin)。随后,他又用1%盐酸热浸提葡萄叶,得到了红色的提取液。当时Rosneheim 认为这种产生花色素的物质可能是花色素假碱的葡萄糖苷;1967年,美国学者JosLny等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分离出了四种多酸物质,因它们在酸性条件中加热产生花青素,故把它称为原花青素。此后,人们对不同植物的原花青素进行了逐渐深入的研究使得它在保健品、药品等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