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街

武汉市下辖街
长堤街见证了汉口的历史。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自龟山以北流入长江,此前仅有武昌、汉阳两镇,此后汉口镇方才显现。[1]
昔日的汉口,湿地遍布、湖荡众多、苇塘林立、土墩遍地,汉水肆意流淌。嘉靖四年(1525年)设立汉口镇时,全镇仅有1300余户人家。为抵御汉水泛滥,崇祯八年(1635年),时任汉口通判的袁火昌主持修建了一道长4000米的堤坝,西起硚口,东至长江边。这道长堤在当年抵御长江水患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姓为感激袁通判,将此堤命名为袁公堤。[1]
到了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人们又在袁公堤外修筑堡垒,兼具防寇与防洪之效。如此一来,袁公堤的防洪作用相应减弱。于是,居民们在长堤两侧盖起房屋,历经200余年,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市——长堤街。[1]

历史沿革

长堤街,这三个字的组合,在武汉所有的地名中,估计是最贴切的:首先是长,4000米,在“街龄”相若的街道里,没有比它更长的;其次是堤,它早先的确是一道堤,一道长堤,公元1635年,亦即明崇祯8年,汉口通判袁[chàng]主持修筑,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直至长江边,是为后湖堤,或称长堤———为纪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有了袁公堤,才有了堤内汉正街的成长、发展和繁荣。最后才是街:清同治三年亦即公元1864年,汉口筑城堡,就在袁公堤外筑城开壕,一为防“寇”,二为防洪。汉口有了城堡之后,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就有居民在堤两边建屋起楼,逐渐形成以堤身为轴线的几乎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