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兴起的音乐风格
校园民谣是展现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以及心境情感方面的音乐创作,也被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以活泼欢快,积极向上的风格为主,曲风一般质朴明快,感情真挚,充满活力。[1]
校园民谣最早的雏形是1868年日本人品川弥二郎创作的《阿宫先生》,20世纪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中国台湾兴起,但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3]1980年校园民谣在中国台湾到达顶峰。短短数年,产生了300多首作品。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诞生在这一时期,由于商业化的影响,骨干人员的流失,校园歌曲逐渐衰落。[2][4]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校园歌曲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1994年校园民谣热达到高峰,其中以《同桌的你》最为风行。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作之一。[2][3]1996年至今的校园民谣风格都没有突破,呈现没落的态势,[5]但经典的校园民谣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一批音乐人在积极努力的将校园民谣传承发展下去,曾经的校园民谣已将它的触角伸出了校园围墙,渗透到流行音乐的各个领域。[6]
校园民谣,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音乐类型,更是代表着一种文化。它在校园中创作,并融合了各式各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它从最初演绎的校园生活,到现在校园民谣更是学校与社会结合的一道亮点。[7]

定义与词源

校园民谣顾名思义,其带有明显校园意味、青年生活意味的独有审美情趣特色,这类民谣音乐将传统民谣的清新、自由、即兴、洒脱融入了新创作品中,旋律与节奏简单、歌词显得尤为朴素自然、主题贴近生活,多以口琴吉他钢琴等作为伴奏乐器,歌手的演唱风格独特,常把当地方言俚语融入其中,鉴听起来别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怀感,容易与听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