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

半翅目荔蝽科昆虫,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
荔枝[chūn]学名:Tessaratoma papillosa),又称荔蝽、荔枝椿象、臭屁虫,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荔蝽科。[1]
荔枝蝽成虫体长24.0~28.0毫米,宽15.0~17.0毫米,盾形,均为黄褐色至红褐色,腹面附有白色蜡粉,[1][2]雌成虫体长略大于雄成虫,腹部未节腹面中央开裂,雄虫腹部背面未节有一凹下的交尾结构。[1]荔枝蝽有复眼单眼各1对,触角4节,口器刺吸式4节,臭腺开口于中足基部侧后方。[1][3]荔枝蝽卵椭圆形,淡绿色或黄色,虫卵一般产成块,每块14粒。[1][2]荔枝蝽若虫共5龄,1龄体色由鲜红色变为深蓝色,2~5龄变为橙红色。[2]
荔枝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寿命约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1][2]越冬成虫群集在枝叶丛密处,第二年3月气温升高后成虫开始活动、交尾、产卵[1]4月进入产卵盛期,雌虫一生一般产卵5-10次,卵期卵期10~20天,[2][3]7~8月当年幼虫几乎全部羽化为成虫,7月后越冬成虫逐渐死亡,成虫寿命长达 203-371天,平均 310天。[3]
荔枝蝽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荔枝蝽成虫、若虫均可用口器刺吸危害果树的嫩梢、枝叶、花穗和幼果,[2]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组织也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荔枝蝽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造成减产甚至失收。[1]面对荔枝蝽的危害,可通过大规模喷洒敌百虫或菊[zhǐ]类农药的化学方式杀灭,也可以放飞其天敌平腹小蜂进行生物治理,或者利用越冬成虫的假死性,在冬季低温时猛烈摇树使越冬成虫坠地,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1][3]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