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切涅格人

7世纪中亚大草原的半游牧民族
佩切涅格人(Pechenegs),为操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的一支勇猛好战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擅畜牧、骑射和冶炼[1]
佩切涅格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曾经是西突厥联盟的一部分,后来被葛逻禄驱逐,由锡尔河下游和咸海地区向西迁徙,最终到达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之间的地带。大约在公元913年,可萨人与乌古斯人联合将佩切涅格人再度驱逐,佩切涅格人被迫再度西迁,将亚速海以北的马扎尔人赶走,占领了列维底亚。后来,他们继续西进,将俄罗斯草原西部的阿特尔库祖占领。公元934年,他们在色雷斯加人匈牙利大军的队伍,开始了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击。公元944年,由于罗斯王公的求助,佩切涅格人袭击了拜占庭帝国的本土。公元1026年,他们被康士坦丁·台吉内斯击败。从公元1088年到1089年,钦察人退回俄罗斯,佩切涅格人以此为契机,又一次发起了对色雷斯的进攻,并打到了亚德里亚堡南部的伊普萨拉,阿历克塞以缴纳金银财宝为条件,才使得佩切涅格人撤军。公元1091年4月29日,拜占庭同钦察人联合,在列瓦尼恩山将佩切涅格人击败。公元1122年,约翰·科蒙勒努斯对佩切涅格人展开袭击并将他们屠杀,自此之后,佩切涅格人在俄罗斯草原上的地位正式被乌古斯人和钦察人取代。[2]
佩切涅格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他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佩切涅格人拥有自己的信仰,和其他突厥游牧部落一样信奉萨满教,并掺杂有日出、图腾祖先崇拜等。[1]

名称来源

关于佩切涅格人的来源,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定论,很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佩切涅格人的祖先被追溯到陀迦玛时代,即:属于雅弗之孙的后裔。十世纪的史学家约瑟·本·格林(Joseph ben Gorion)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陀迦玛的儿子Kozar有九个兄弟,他们分别是保加利亚人、佩切涅格人和其他突厥群体的祖先。根据《往年纪事》的记载,佩切涅格人是被赶入耶特里弗荒漠以实玛利族的后代。编年史学家认为,东方的游牧民族与半游牧民族都起源于《圣经》中的以实玛利族。除了这些传说之外,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研究。君士坦丁七世的《帝国行政论》第37章指出,佩切涅格人中的三个部落以“康加尔(kangar)”著称。因此,“kangars-Pecheneg”成为研究佩切涅格人起源的重要线索,多数学者认为“kangars”是中国古代的康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