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彩画

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
蛋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是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成的画,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盛行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为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文艺复兴时代曾获得辉煌成就,到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1]
在14世纪,除了创作湿壁画外,在欧洲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使用蛋彩这一材料。用蛋彩画出的色彩涂层薄而细,可以迅速凝固而且附着力强。蛋彩的缺点是不能自由表达不同色调交汇的地方,难以产生色调的渐变。[1]而蛋彩运用在壁画上被称为湿壁画,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特点。蛋彩的调配和绘制程序技巧复杂,配方很多。不同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亦各有特色。蛋彩多为透明颜料,制作时须由浅及深,先明后暗。[2]
16世纪后,随著油画材料和技法的完善,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以致被人们淡忘,近乎失传。20世纪一些当代的欧美画家又体悟到蛋彩画的特有魅力,蛋彩画法又一度振兴起来。其代表有美国画家A·怀斯等。[1]

概念

蛋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是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 成的画,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