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苏州大学文学院,位于江苏苏州,是在东吴大学文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现有5个系科: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广告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1个海外教育中心。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主持人艺术)等专业。设有文学研究所、传播艺术研究所、明清诗文研究室、生态文艺学研究室等10多个研究所(室)。学院现有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8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2人。2008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队伍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1900年,美国监理会制定《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建立东吴大学,共设三个系科:文学系、神学系和医学系。1908年,东吴大学的第一个毕业生获得了文学士学位证书。1919年,东吴大学被政府授予筹办“作为东吴大学一部分的吴语学校”。1920年,“吴语科”开办。1927年春,东吴大学文学院设中文、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系。1952年11月,苏南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55年9月,中国语文系科调整到南京师范学院。1958年,江苏师范学院重建中国语文系,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中文系,1995年更名为苏州大学文学院,同时开始组建新闻传播系。1999年,文学院、社会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苏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更名为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传播系)。2005年调整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坐落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文学院自1900年东吴大学建校后逐步发展而成。1900年,美国监理会在上海举行年议会,制定《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章程第三款规定董事会在苏州建立东吴大学,这所大学包括三个系科,一为文学系,另二个分别为神学系和医学系。1927年春,东吴大学文理学院文理科改称文、理学院。文学院设中文、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系。1930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共有三个学院十二系科。文学院为其中之一,下设文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教育系和历史地理系共6个系。1937年和1941年,日军两次侵占校园,师生被迫撤退浙江湖南四川上海等地艰难生存。其中1939年12月17日,文理学院将文学系课程调整,下学期起拟分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两组。1942年1月被按国民政府的要求,东吴大学在上海停办,内迁至曲江与岭南大学合作,文科由岭大主办,东吴大学招收来的文科学生交由岭南大学培养。10月初文学院先行招生开学。1946年秋季,留在上海的东吴文理学院学生(三、四年级除外)迁回苏州。9月7日开始注册,计到文学院的学生386人。1947年,根据国民党教育部进行的调查,东吴大学文学院下设6个系:本国文学系、英文学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和经济系。
从1950年秋季开始,文学院文史系改为中国语文学系,停办英文、政治两系。1952年8月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私立东吴大学的中国语文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私立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并入苏南文教学院,加以调整,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地点设在私立东吴大学原址。十月建院,第一年设系7个,分别为中国语文系、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专修科10个,分别为中国语文、教育、数学、理化、生物、俄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短训班8个,分别为中国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班。10月10日新筹建的苏南师范学院正式开学,同年11月筹建中国语文系科班,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苏南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54年江苏师范学院专业设置变动如下:6个系本科,分别为中国语文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国画制图系。专修科8个,分别为中国语文、俄文、历史、物理、化学、美术、体育、政治。1955年9月,中国语文系科和生理系调整到南京师范学院南师数学、物理并到我校,调出教员43人,学生331人。1958年,中国语文系科又调回江苏师范学院,中国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还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6年。中文系共有教职员工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