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体间隙

结构化学学科中的术语
八面体间隙(octahedral interstitial),指在晶胞中由位于八面体顶角上的六个原子所围绕的间隙。[1]间隙中可以进入其它原子,如杂质原子或合金原子等。假如在晶胞间隙中放人刚性球,能放入球的最大半径就称为间隙半径,设晶胞的原子半径为r,则:面心立方的四面体间隙有8个,间隙半径为0. 225r;八面体间隙有4个,间隙半径为0. 414r;体心立方的四面体间隙有12个,间隙半径为0.291r;八面体间隙有6个,间隙半径为0. 154r;密排六方的四面体间隙有12个,间隙半径为0.225r;八面体间隙有6个,间隙半径为0. 414r。[2]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分子或离子基团在空间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从晶体中无数个重复的等同基本单位抽象出来的无数个点,而且连接其中任意两点的向i平移后能使这组点复原,则这组点称为点阵。
八面体间隙
为了便于理解,将晶胞中的原子或离子看成是具有一定半径的球体,将原子或离子问的相互结合看成是球体的相互堆积。当原子或离子相互结合成新化合物时,要求彼此问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以使晶体具有最小的内能。如图所示,这在球体堆积中,就要求球体相互间呈最紧密堆积状态,这些通称为球体紧密堆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