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漂变

一种遗传现象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又称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 drift),是指在一个小群体内,从基因库随机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进而导致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的现象,于1929年由美国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Sewall Wright)首次提出。[1][2]
遗传漂变的显著现象有瓶颈效应、奠基者效应,均破坏了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其结果是使种群内的变异趋于减少而纯化,因此在生物的演化中非常重要。[5][4][6]

历史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在1916年提出了遗传选择学说,认为中性突变或有害突变不能扩散,而有益突变繁衍速度快,可以在整个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理论经过美国遗传学家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维护,后来被称为经典群体遗传学假说。[2]
遗传漂变的概念是由美国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Sewall Wright)在1929年提出的,并于1931年首次清晰描述了遗传漂变的过程。[7]他认为一切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统称为drift,选择造成稳定漂变(steady drift),抽样误差造成随机漂变(random drift),提供了选择、突变、迁移、遗传漂变的数学分析,并合成了等位基因频率稳态分布的公式。[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