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眺

原共产主义学校校长
1927年,在潍县城文华中学任教,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他参与了“左翼作家联盟”、“左翼美术家联盟”的党内领导工作。 1932年底,张眺(叶林)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到江西中央苏区。

正文

张眺(1901年—1934年) 字鹤眺,原名张星芝,又名叶林(党内),笔名耶林、耶灵、零鱼。潍县(今寒亭区)寒亭村人。1921年,他任寒亭高等小学校长,极力推广白话文,亲自编写《白话文尺[]》。因反对旧学,受到地方守旧势力的排斥,他愤然辞职。次年,前往黑龙江省呼兰县同善社小学堂任教,并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考入济南爱美专科学校。1927年,在潍县城文华中学任教,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党失去了联系,后经文美女中校长徐焕滋资助,于1928年底赴上海寻找党组织。
  1929年初,他在上海未接上组织关系,遂往杭州,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生部。他带领一批进步青年,组建了“泼播社”、“一八艺社”等进步团体。1930年初,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将他逮捕,后经人保释出狱,即返上海。4月,找到党组织后,改名叶林,参加左翼文化运动。6月,担任中共上海市法南区委宣传部长。年底,改任上海“互济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的党内领导工作。1931年,他参与了“左翼作家联盟”、“左翼美术家联盟”的党内领导工作。冬,担任了“美联”的党团书记。1932年初,担任江苏省文委书记, 7月出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0年至1932年,他创作小说《月台上》,用控诉式的描写在东北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失业工人的悲惨命运。此篇小说在1933年,被日本作家大岛觉(武田泰淳)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杂志上发表。小说《开辟》,直接反映了党领导工人团结战斗的生活;小说《村中》,以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大题材,用辛辣的笔墨揭露了国民党政府背叛革命,屠杀无辜人民的罪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类作品还属先例。他领导了《中国著名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的签名活动。
  1932年底,张眺(叶林)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到江西中央苏区。从上海,经杭州屯溪进入赣东北苏区,由于进入中央苏区道路交通受阻,就留在赣东北根据地工作。1933年3月18日至23日,召开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他与方志敏等十二被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同时兼任共产主义学校校长。在此期间,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都普遍建立了俱乐部,省工农剧团发展为两个团,各县也建立了工农剧社,每个有乡村都有列宁小学和劳动小学。叶林在苏区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和绘画。1933年3月在《工农报》第七期上发表《用实际工作来拥护全省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社论。1986年,中共潍坊市委组织部根据上级指示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