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冕

清代时期官员、学者
唐仲冕(1753—1827年)清代官员、学者。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1][2]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3][4]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历官江苏荆溪等县知县,海州知州[5][6]主编《嘉庆海州志》。道光间累官陕西布政使。[7][8]所至建书院,修水渠。知吴县时曾访得唐寅墓。有《岱览》、《陶山集》等。[9][10]

人物生平

乾隆三十三年(1768),唐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知县,仲冕随父至此。两年后,生母谭氏病 卒,仲冕葬母于肥城陶山之阳,自此,结庐墓侧守孝。乾隆三十六年(1771),唐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书院潜心读书,自号陶山居士。寄情山水,遍游陶、牛二山,穷陶山七十二洞之奇,览牛山风景之丽。曾画《陶山望杏 图》,著《牛山叠翠》诗,一时文人竞相赞颂。
唐仲冕像
乾隆四十六年(1781),唐仲冕应泰安州官员之邀,赴泰安主持泰山书院。其间,泰安知县黄[qián]重修《泰安县志》,唐仲冕参与其事。他“历[mén]葛攀罗之险,亲历岱[quǎn]”,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对泰山地理历史作了深入研究。以为《泰山道里记》《泰山搜玉集》等书“各述一门,非岱岳之全”,而成书于明代的《岱史》,虽资料丰富,但“分类杂陈,率多挂漏”,县志诸书也限于体制,对泰山未能遍录,“每以记载阙如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