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豫剧二团

1957年成立的表演艺术团体
洛阳市豫剧二团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是一个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曾广兰领衔,由著名演员焦杰英陈大华、李泽民、王连贵等组成的老中青年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团体。

简介

前身系“景艺剧社”、“五月剧社”、。五月剧团”,1957年被命名为洛阳市豫剧二团。1947年,豫剧豫西调著名演员慕水旺洛阳组建了景艺剧社,主要演员有慕水旺(旦)、杨桂英(旦)、李门搭(旦)、刘九来(生)、杨素真(旦)等,分配形式为包银制。1948年4月5日洛阳解放,剧社为参加解放洛阳的军政单位演出了《反徐州》、《四进士》、《白莲花》等,受到人民政府的表彰。1949年5月,剧社改包银制的旧戏班为股帐制的共和班,更名为五月剧社。同年8月,以豫西调名演员汤兰香赵锡铭为首的冠英剧社并入。1951年豫西调名演员王二顺、马元凤来团,剧社实力大增,成为豫剧豫西调最有代表性的剧团之一。
这一时期除演出大批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移植上演了《闯王进京》、《红娘子》、《白毛女》等剧目。特别是为配合土改运动上演的《九件衣》,仅在洛阳市就连续演出两个月,1950年元月5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报道了五月剧团积极演出新戏,为土地改革工作做出贡献的事迹。1951年剧社更名为五月剧团,1953年被河南省文化局定为民办公助的重点剧团,并于1953、1954年两次派音乐组、导演组的袁文娜、张理顺、崔东江到团,帮助排演了《张羽煮海》及现代戏《小二黑结婚》、《刘胡兰》。
1955年、1956年著名演员阎立品(旦)、徐风云(生)先后到团,她们演出的《西厢记》、《游龟山》等剧目极受观众喜爱,成为剧团演出的主要剧目。这一时期的主要演员还有慕爱秋、王秋琴、戚桂珍、韩留成等。1956年剧团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王二顺、阎立品、徐凤云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夏,剧团更名为洛阳市豫剧二团。此后,阎立品等一批著名演员离团,李水兰、盛月春等一批青年演员成为剧团的骨干力量。他们演出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传统剧目及现代戏<革命一家>等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