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绣

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一带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
瓯绣,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一带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3],与苏绣、湘绣、顾绣、蜀绣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绣[4],因温州古称“东瓯”而得名[5]
瓯绣由唐代锦衣发展而来,最初起源于民间妇女的绣房习作[3],兴盛于明清时期[6]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温州设有瓯绣专业绣铺;光绪年间,瓯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民国5年(1916年), 温州市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瓯绣刺绣社[6]。1979年,温州瓯绣厂职工使用100多种彩色丝线、20多种针法,绣成高1米、宽4米巨幅绣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图》,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丝绸服装绣品展销会上展出。1998年,长3.5米、宽1.4米的巨型瓯绣精品《鹤鹿同春》,汇集瓯绣所有的传统技法,采用100多种绣线颜色,是历史上第一件汇集人物、花鸟、山水、走兽为一体的瓯绣作品[7]。2001年,浙江省将瓯绣列为重点保护艺种之一[6]
瓯绣属于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多用于迎神赛会,戏剧服装及男女婚嫁用品。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期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7]。瓯绣构图精练,纹理分明,运针灵活,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4]。2005年5月18日,瓯绣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2008年6月7日,瓯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8]

历史渊源

瓯绣始于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